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资料 >> 广东自考《04762金融学概论》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20-07-18 16:35:32 广东自考生网_www.gdzikao8.com
来源: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广东自考《04762金融学概论》考试大纲完整版,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教材对应版本、考核实施要求、考试题型等内容。本广东自考大纲对应教材:《金融学》刘玉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1 经济学中的货币
1.2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1.3 货币的计量
1.4 货币制度及其演进
第2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2.1 信用的演进
2.2 信用形式
2.3 信用工具
2.4 信用与经济
第3章 利息与利息率
3.1 利息
3.2 利息率
3.3 利率的结构
3.4 利率的决定
第4章 金融与金融功能
4.1 金融
4.2 金融功能
4.3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第5章 金融市场
5.1 金融市场概述
5.2 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5.3 金融市场的类型
5.4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6章 金融工具
6.1金融工具概述
6.2 货币市场工具
6.3 资本市场工具
6.4 衍生金融工具
第7章 金融机构
7.1 金融机构的产生
7.2 金融机构体系
7.3 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7.4传统银行的衰退
第8章 支付系统
8.1 支付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
8.2 纸体转账系统
8.3 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8.4 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第9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
9.1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9.2 存款货币的创造
9.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第10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10.1 货币需求
10.2 货币供给
第11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1.1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11.2 通货膨胀
11.3 通货紧缩
第12章 货币政策
12.1 货币政策目标
12.2 货币政策工具
12.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2.4 货币政策效应
第13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13.1 外汇与汇率
13.2 国际收支平衡表
13.3 国际储备
第14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
14.1 金融创新的内涵与背景
14.2 新观念、新制度与新工具
14.3 金融创新的效应
14.4 金融工程的兴起
第15章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15.1 金融脆弱性
15.2 金融与经济泡沫
15.3 金融危机的演化机制
15.4 金融监管
15.5 当代中国的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
第16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16.1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16.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16.3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
16.4 中国金融发展与前瞻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金融学概论》课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投资理财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考生掌握金融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金融学概论》课程论述了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及利息、金融体系、货币均衡、 金融发展等基本理论,阐述了货币的供给与需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等理论以及国际收支与国际金融等内容。《金融学》课程在论述有关金融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同时,结合我国以及国际金融的实践与发展进行分析。
(二)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货币制度、信用及利息、金融体系、货币均衡、金融发展等基本理论。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金融学的视角、观点、方法分析经济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金融投资理财专业中的一门,本课程要求考生在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全面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主要观点,初步具备将金融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与我国现实经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金融实践与现象,从而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考生的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问题的能力。它是本专业所开设《投资学原理》、《金融营销》、《房地产投资》、《金融理财分析技术与技巧》和《金融理财规划》等课程的基础课。
教材的第9、10、11、12章是考核重点章,第3、5、6、7、8、15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1、2、4、13、14、16章是考核一般章。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与经济学中的货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货币的起源、本质、货币形态的变化以及货币的计量方法,熟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货币制度的演进。重点: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计量、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模式。难点:货币的计量、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课程内容
1.1 经济学中的货币
1.2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1.3 货币的计量
1.4 货币制度及其演进
三、考核知识点
1.通货的概念;财富的概念; 货币与通货、收入、财富的区别。
2. 货币的概念;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形态;货币的4个职能;货币的本质;电子货币;铸币税;货币主权;货币安全。
3. 狭义的货币的概念;广义的货币的概念;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模式。
4.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单位;辅币;金准备制度;货币制度的演进;格雷欣定律;银本位制;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四、考核要求
(一)经济学中的货币
领会:通货与货币;收入与货币;财富与货币。
(二)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识记: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形态。
领会: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货币交换的优势;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电子货币的挑战。
(三)货币的计量
识记:狭义的货币;广义的货币。
领会: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模式。
(四)货币制度及其演进
识记: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格雷欣定律。
领会:货币制度的演进;国际货币体系。
第2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是阐述信用的一般理论知识,核心问题是信用的概念与起源、各经济行为主体在信用关系中的地位、信用形式、经济与信用的关系。重点:信用的含义和特征、信用产生的基础、信用工具的分类标准与相应的类型、几种收益率的含义与计算。难点:信用与分配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2.1 信用的演进
2.2 信用形式
2.3 信用工具
2.4 信用与经济
三、考核知识点
1.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2.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3.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4.几种主要的信用工具
5.信用与经济
四、考核要求
(一)信用的演进
识记:信用的含义和特征;信用的演进。
领会:信用与商品买卖的区别;信用与财政分配的区别。
简单应用:信用产生的基础;信用发展的形式;信用关系产生的要素。
(二)信用形式
识记:商业信用的概念;银行信用的概念;国家信用的概念;消费信用的概念;国际信用的概念;民间信用的概念。
领会:商业信用的作用;银行信用的作用;国家信用的作用;消费信用的方式;
国际信用的方式;民间信用的特点。
简单应用:商业信用的特点;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的特点。
(三)信用工具
识记:信用工具的特征;典型信用工具。
领会:信用工具的分类标准与相应的类型;几种收益率的含义与计算。
(四)信用与经济
识记:信用与生产的关系,信用与消费的关系。
简单应用:信用与分配的关系。
第3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掌握利息的基础知识和利率的基本理论,要求理解利息的本质和掌握各种利率的内涵,了解利率决定的不同理论观点,掌握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各种因素,理解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把握中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和进程。重点:利息的本质;单利、复利的计算;现值、终值的计算;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利率的决定理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实际。难点:利率的决定理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实际。
二、课程内容
3.1 利息
3.2 利息率
3.3 利率的结构
3.4 利率的决定
三、考核知识点
1.利息起源理论;马克思的利息形成理论;利息的本质和作用;西方经济学派的利息本质理论;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单利、复利的计算;现值、终值的计算。
2.利息率的定义;利率的基本特征;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利率的经济功能。
3. 利率体系的含义;各种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的结构。
4. 利率的决定理论;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实际。
四、考核要求
(一)利息
识记:利息起源理论;马克思的利息形成理论;利息的作用。
领会:西方经济学派的利息本质理论;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
综合应用:单利、复利的计算;现值、终值的计算。
(二)利息率
识记:利息率的定义;利率的基本特征。
领会: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利率的经济功能;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
(三)利率的结构
识记:利率体系的含义;基准利率;中国的利率体系。
领会:利率风险结构;利率期限结构;利率信用差别结构。
简单应用:收益率曲线;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解释。
(四)利率的决定
识记:西方古典利率理论的特点;流动性偏好的三个动机。
领会: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
简单应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实践。
第4章 金融与金融功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就金融的概念进行辩析,主要对金融体系、金融功能及现代金融学的最新发展进行说明,核心问题是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与不同格局,以及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流动与金融功能。重点:金融的定义;金融功能;金融领域的几个关键概念;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概念;行为金融理论的几个主要行为模型。难点: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4.1 金融
4.2 金融功能
4.3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1.金融的定义;金融的范畴;金融学科的基本框架。
2.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与不同格局;金融功能;金融领域的几个关键概念。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概念;资本结构和杠杆比率;杠杆效应;资本成本理论的概念;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融资顺序选择;行为金融的产生和特征;行为金融理论的几个主要行为模型。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
识记:金融的定义;金融的范畴。
领会:金融学科的基本框架。
简单应用:金融范畴发展的方向。
(二)金融功能
识记: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风险与收益。
领会:金融体系的不同格局;信息不对称;现金流。
简单应用:金融功能观;市场有效性;货币时间价值。
(三)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识记:资本资产定价的定义;CAPM的公式;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融资顺序理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行为金融学的特征;行为金融理论的几个主要行为模型;行为金融对一些现象的解释。
领会:CAPM模型;资本结构与杠杆比率;杠杆效应;资本加权平均成本(WACC)的基本含义。
简单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WACC的计算方法。
第5章 金融市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金融市场的定义与金融市场的功能,熟练掌握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了解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重点:金融市场的定义;直接金融的概念;间接金融的概念;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定义;资产证券化定义;金融自由化的内涵。难点:资产证券化。
二、课程内容
5.1 金融市场概述
5.2 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5.3 金融市场的类型
5.4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
1.金融市场的定义;资金循环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主体;金融市场的功能。
2.直接金融的概念;间接金融的概念;直接金融的优点与局限;间接金融的优点与局限;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比较。
3.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定义;区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标准;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的定义;公开市场与协议市场的定义;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定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定义;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的定义;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
4. 资产证券化定义;金融自由化的内涵;金融全球化定义;金融工程化的含义。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市场概述
识记:金融市场的定义;金融市场的主体。
领会:资金循环与金融市场;管理的主体、载体与目的;金融部门;金融市场的功能。
(二)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识记:直接金融的概念;间接金融的概念。
领会:直接金融的优点与局限;间接金融的优点与局限。
简单应用: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比较。
(三)金融市场的类型
识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定义;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的定义;公开市场与协议市场的定义;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定义;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的定义;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
领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的关系。
简单应用:区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标准。
(四)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识记:资产证券化定义;金融工程化定义。
领会:资产证券化过程;金融自由化的内涵。
简单应用:金融全球化。
第6章 金融工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金融工具的定义与特征,熟练掌握各种货币市场工具与资本市场工具,掌握债券收益率的计算,掌握股票特点与影响股票价格的一些基本因素,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与发展趋势。重点: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金融工具定价的原理;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股价指数的计算;债券价格的计算;金融期货含义;金融期权含义;互换协议含义;远期利率协议含义。难点: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股价指数的计算;债券价格的计算;金融期货含义;金融期权含义;互换协议含义;远期利率协议含义。
二、课程内容
6.1金融工具概述
6.2 货币市场工具
6.3 资本市场工具
6.4 衍生金融工具
三、考核知识点
1. 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含义和分类;金融工具定价的原理;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
2. 短期国库券的定义;银行承兑汇票的定义和承兑程序、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计算;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定义;商业票据的定义和类型;回购协议的定义和分类。
3. 股票的定义和特征、股票的分类、股票价格的几个概念、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股价指数的计算、影响股票价格的其他因素、股价指数和几种主要的股价指数;债券的定义和特征、债券的分类、债券价格的计算。
4. 金融期货的含义;金融期货的类型;金融期权的含义;互换协议的含义;远期利率协议的含义。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工具概述
识记: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含义。
领会:金融工具的特征;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
简单应用:金融工具定价的原理。
(二)货币市场工具
识记:短期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回购协议。
领会: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流程;商业票据的类型。
简单应用:商业票据贴现方面的计算;短期国库券贴现方面的计算。
(三)资本市场工具
识记:股票的特征;股票的分类;债券的特征;债券的分类。
领会:股票价格的表现形式;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简单应用: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股价指数的计算;债券价格的计算。
(四)衍生金融工具
识记:金融期货含义;金融期权含义;互换协议含义;远期利率协议含义。
领会:金融期货的类型;看涨期权、看跌期权;金融期货计算;金融期权计算。
第7章 金融机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金融机构产生的原因和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过程,掌握各种存款类金融机构与各种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熟练掌握市场主导型金融机构体系和银行主导型金融机构体系的区别,了解“金融脱媒”与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冲击。重点:金融机构的含义和范围;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的分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范围;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含义和特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含义和特点。难点:传统银行的转型。
二、课程内容
7.1 金融机构的产生
7.2 金融机构体系
7.3 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7.4传统银行的衰退
三、考核知识点
1. 金融机构的含义和范围;各类金融机构产生的标志性事件;金融机构产生的原因。
2. 存款类金融机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3. 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商业银行的分类;政策性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中国邮政储蓄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范围。
4.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含义和特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含义和特点;金融体系模式在中国的选择;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冲击;传统银行的转型。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机构的产生
识记:金融机构的含义;各类金融机构产生的标志性事件。
领会:狭义的金融机构的范围;广义的金融机构的范围。
简单应用:金融机构产生的原因。
(二)金融机构体系
识记:存款类金融机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领会:美国金融机构体系;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范围;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范围。
简单应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三)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识记: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历史;政策性银行。
领会:商业银行的分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范围。
简单应用: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四)传统银行的衰退
识记:市场主导型特点;银行主导型特点。
领会: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区别;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简单应用:金融体系模式在中国的选择;传统银行的转型。
第8章 支付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支付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其在金融市场的功能,掌握纸体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及运作原理,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及运作,熟悉一些典型的资金转账系统,了解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重点:纸体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及运作原理,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及运作,一些典型的资金转账系统。
二、课程内容
8.1 支付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
8.2 纸体转账系统
8.3 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8.4 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
1.支付系统的概念与构成;支付系统在金融市场中的功能。
2.纸体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运作原理及缺陷。
3.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和运作原理;几个典型的资金转账系统。
4.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四、考核要求
(一)支付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
识记:支付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领会:支付系统在金融市场中的功能。
(二)纸体转账系统
识记:纸体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缺陷。
领会:纸体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的运作原理。
(三)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识记:几个典型的资金转账系统。
领会: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支付工具和运作原理。
(四)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识记:支付系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第9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信用货币的特点和构成,掌握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熟练掌握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因素,了解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回笼与管理。重点:信用货币的特点;原始存款的含义;派生存款的含义;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存款创造和收缩过程;派生倍数的计算;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中央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难点:存款创造和收缩过程。
二、课程内容
9.1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9.2 存款货币的创造
9.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
1.信用货币的特点和构成;通货的含义。
2.原始存款的含义;派生存款的含义;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存款创造和收缩过程;派生倍数的计算;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因素。
3. 二级银行体制的含义;二级银行体制的特点;现金发行与回笼的过程;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特点;中央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识记:通货。
领会:信用货币的特点;信用货币的构成。
(二)存款货币的创造
识记: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超额准备金。
领会: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存款创造过程;存款收缩过程
简单应用:派生倍数的计算;对存款创造过程的说明;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因素。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识记:二级银行体制的含义。
领会:二级银行体制的特点;现金发行与回笼的过程;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特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中央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
第10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掌握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认识和把握影响货币供给变化的因素,理解和掌握货币供给的通用模型,熟练掌握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了解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重点:货币需求的概念;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层次划分;货币乘数的定义;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给量;信用创造论;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难点: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分析;乔顿模型的分析。
二、课程内容
10.1 货币需求
10.2 货币供给
三、考核知识点
1. 货币需求的概念;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流动性陷阱假说;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2.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的概念;货币层次划分;基础货币的概念和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货币乘数的定义;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给量;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信用创造论;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分析;乔顿模型的分析;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货币需求
识记:货币需求的概念;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流动性陷阱假说。
领会: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单应用: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
综合应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二)货币供给
识记: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定义。
领会:货币层次划分;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信用创造论。简单应用: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分析;乔顿模型的分析。
综合应用: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
第11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实现基础及其同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含义及衡量指标,了解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主要措施。重点: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紧缩的定义;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表现;通货膨胀的成因。难点: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表现;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紧缩的治理。
二、课程内容
11.1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11.2 通货膨胀
11.3 通货紧缩
三、考核知识点
1.货币均衡原理;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2.通货膨胀的定义;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衡量通货膨胀的类型;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表现;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治理。
3.通货紧缩的定义;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紧缩的危害;通货紧缩的治理。
四、考核要求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识记:货币均衡;货币非均衡。
领会: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简单应用: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二)通货膨胀
识记:通货膨胀的定义;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菲利普斯曲线。
领会:通货膨胀的类型。
简单应用:通货膨胀的影响。
综合应用:通货膨胀的成因及表现;通货膨胀的治理。
(三)通货紧缩
识记:通货紧缩的定义;衡量通货紧缩的指标。
领会:通货膨胀的类型。
综合应用: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紧缩的危害;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12章 货币政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目标及相互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了解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掌握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及其选择标准。重点: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选择;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含义;再贴现政策的含义;公开市场政策的含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过程;再贷款的定义。难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和过程;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二、课程内容
12.1 货币政策目标
12.2 货币政策工具
12.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2.4 货币政策效应
三、考核知识点
1.货币政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选择;中国货币政策目标。
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含义;再贴现政策的含义;公开市场政策的含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过程;再贷款的定义;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公开市场政策的作用过程;利率政策。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和过程;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4.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市场的发育程度与货币政策效应;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货币政策目标
识记: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领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选择。
综合应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中国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工具
识记: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含义;再贴现政策的含义;公开市场政策的含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领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点。
简单应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综合应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过程;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公开市场政策的作用过程;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识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
领会: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综合应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四)货币政策效应
识记: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效应。
领会: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
简单应用:市场的发育程度与货币政策效应;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第13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外汇的定义、特点与汇率标价方法,了解汇率理论的演进,掌握国际收支的含义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及其调节,掌握国际储备的构成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政策。重点:外汇的定义;汇率的定义与标价方法;汇率的种类;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均衡;国际储备的定义;国际储备的构成。难点: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二、课程内容
13.1 外汇与汇率
13.2 国际收支平衡表
13.3 国际储备
三、考核知识点
1.外汇的定义;外汇的特点;外汇的种类;汇率的定义与标价方法;汇率的种类;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2.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均衡。
3.国际储备的定义;国际储备的构成;外汇储备规模管理;外汇储备结构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外汇与汇率
识记:外汇的定义;外汇的特点;外汇的种类。
领会:汇率的定义与标价方法;国际借贷说。
简单应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识记:国际收支的含义。
领会: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均衡。
(三)国际储备
识记:国际储备的定义;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规模管理;外汇储备结构管理。
领会:国际储备的构成。
第14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金融创新的动因、基本理论,掌握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效应、对货币供求的影响,熟悉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情况。重点:金融创新的内涵;新制度的特点与新工具;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14.1 金融创新的内涵与背景
14.2 新观念、新制度与新工具
14.3 金融创新的效应
14.4 金融工程的兴起
三、考核知识点
1.金融创新的内涵;金融创新的理论;金融创新的背景。
2.新观念的含义、新制度的特点与新工具。
3.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推动;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效应;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4.金融工程的含义;金融工程的理论渊源;金融工程的的基础工作;金融工程的在中国。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与背景
识记:金融创新的内涵;金融创新的理论;金融创新的背景。
(二)新观念、新制度与新工具
识记:新观念的含义。
领会:新制度的特点与新工具。
(三)金融创新的效应
识记: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推动;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效应。
领会: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四)金融工程的兴起
识记:金融工程的含义;金融工程的理论渊源;金融工程的的基础工作。
领会:金融工程的在中国。
第15章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金融脆弱性和金融危机、泡沫经济的联系与区别,掌握金融危机的转化机制,熟悉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金融监管及金融安全的有关内容。重点:金融脆弱性的概念;金融脆弱性成因;金融危机的概念与类型;金融监管的原则;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难点:维护中国金融稳定的思路。
二、课程内容
15.1 金融脆弱性
15.2 金融与经济泡沫
15.3 金融危机的演化机制
15.4 金融监管
15.5 当代中国的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
三、考核知识点
1.金融脆弱性的概念;金融脆弱性成因。
2.泡沫的一般理论;古典泡沫经济与现代泡沫经济;正确认识金融经济发展中的泡沫。
3.金融危机的概念与类型;金融“脆弱-危机”演化机制。
4. 金融监管的概念与类型;金融监管的理由与原则;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5. 中国金融脆弱性的表现;中国金融稳定机制的建立;维护中国金融稳定的思路。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脆弱性
识记:金融脆弱性的概念。
领会:金融脆弱性成因。
(二)金融与经济泡沫
识记:泡沫的一般理论;古典泡沫经济与现代泡沫经济。
领会:正确认识金融经济发展中的泡沫。
(三)金融危机的演化机制
识记:金融危机的概念与类型。
领会:金融“脆弱-危机”演化机制。
(四)金融监管
识记:金融监管的概念与类型;金融监管的理由与原则。
简单应用: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五)当代中国的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
识记:中国金融脆弱性的表现;维护中国金融稳定的思路。
简单应用:中国金融稳定机制的建立。
第16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理论发展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国家和地区实践,掌握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基本概念,明确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熟悉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重点:金融发展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难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16.1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16.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16.3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
16.4 中国金融发展与前瞻
三、考核知识点
1.金融发展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金融抑制的定义;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的定义;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促进。
3.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涵;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4.中国的金融发展状况;中国的金融结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前瞻。
四、考核要求
(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识记:金融发展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
领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识记:金融抑制的定义;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的定义。
领会: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促进。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
识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涵。
领会: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四)中国金融发展与前瞻
识记:中国的金融发展状况;中国的金融结构。
领会: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前瞻。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自学教材
指定使用教材:《金融学》刘玉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
(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认真自学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金融学概论》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认真阅读与钻研大纲与教材。教材是教学大纲、考核要求的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所以应很好地使用教材,消化知识,认真阅读与钻研教材,对教材中出现的定义、含义、工具、理论要加深理解。
2.系统学习与重点深入相结合。对课程重点突出的含义、原理、工具、方法、理论等基础知识,要反复推敲,适当记忆,将相应知识点连贯,融会贯通。
3.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作为金融理财专业的核心课程,应不少于68学时的学习、复习时间。
本课程共5学分。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针对教材重点章(第9、10、11、12章)、次重点章(第3、5、6、7、8、15章)和一般章(第1、2、4、13、14、16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8、8、8、8、4、4、4、4、4、4、2、2、2、2、2、2即总学时不少于68。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这是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2.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
3.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本大纲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
1.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3.本课程考试题型有5种,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
4.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5.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
6.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货币市场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相比较,具有( )的特点。
A、期限短 B、流动性低 C、收益率高 D、风险大
二、多项选择题
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有( )。
A、平均利润率 B、经济周期 C、通货膨胀 D、经济政策 E、均衡利率
三、简答题
简述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四、计算题
假定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且银行体系只有活期存款而没有定期存款。如:中央银行现金发行200亿元,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800亿元,商业银行库存现金100亿元,活期存款余额5000亿元。
试计算:基础货币、原始存款、狭义货币的货币乘数、现金漏损率及超额准备金比率。
五、论述题
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分析这些指标的特点。
以上“广东自考《04762金融学概论》考试大纲”由广东自考生网收集整理,更多“广东自考考试大纲”可查看本站“广东自考资料”栏目。
微信服务号
长按保存、微信扫一扫关注
考试日历
@2024 广东自考生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