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资料 >> 广东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章节重点(3)
发布时间:2020-07-22 09:23:16 广东自考生网_www.gdzikao8.com
来源:广东自考生网
本文为“广东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章节重点(3)”,由广东自考生网收集整理。更多广东自考真题资料,请关注我办“自考备考资料”栏目。
点击查看:广东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章节重点汇总
注意:由于各省教材每年都有更新、变动,自考复习资料并不一定出于同一自考教材版本,但考生们仍可参考使用。
★【05全国2005年7月】案例题(12分)
44.阅读下面的短文,指出这些论断是何人所说,并分析其中的儿童教育思想。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以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文读书,以开其智觉。
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严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其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通其志也。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1,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1分)
王守仁深刻形象地揭露了封建传统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这在当时是很难得得。(1分)
2,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1分)
王守仁继承了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以儒家道德教育为中心,但同时也包含了陶冶儿童的意志品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发展儿童的知识智能,希望儿童身心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2分)
3,顺应性情,激发兴趣。(1分)
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是其“自然教育论”的集中体现。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的性情,使其自然发展.(1分)
4,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1分)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神、身体、智慧都处于发展之中,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不可躐等。他还认为,对儿童的知识教育不求其多,但要精,要让儿童去消化理解,达到自得自美。(2分)
5,王守仁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论述了儿童教育原则,突破了传统儿童教育的方法,丰富了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2分)
1,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实行公养公教。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内容: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的宗教教育、原始的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教育。
3,庠,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虞舜时期。
4,母系氏族公社,对儿童实行公养公教。
5,父系氏族公社,用儿童的家庭教育代替了儿童社会公育。
6,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7,中国封建社会,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道德至上,是古代传统教育特点,“传道”的儒家教育传统。
8,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见于《礼记内则》
9,西周时,形成了学前教育计划,按年龄大小和身心发育状况提出内容,其中突出了礼仪训练。
10,司马光《居家杂仪教男女》中,阐述了10岁以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11,中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经验: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12,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13,古代对儿童进行的常规教育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礼教是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14,日常生活中,养成卫生习惯,是生活常规教育重要内容,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15,古代儿童生活常规教育,处处带有向幼儿灌输封建礼教的色彩。
16,古代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主体。
17,初步道德教育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
18,中国古代教育家把立志视为品德教育的首要内容。立志、养志成为儒家教育传统。古代有“试儿”风俗,就是观察小儿志向的一种方式。
19,立志为学也是古代家庭对子弟进行立志教育的重要方面。
20,孝悌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重要特点。
21,为推行孝道,《二十四孝图》曾是最被推崇的儿童读物。
22,“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古代家庭普遍重视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
23,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语言教育,识字教育,计算,自然常识。
24,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严格家教的儿童,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
25,唐代,儿童参加科举考试,称“应神童举”。宋代为童子科。
26,儿童教育,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27,教子义方,或叫“教子以正”。父母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出路。
28,潜移默化,强调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被认为是“无言之教”。
29,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称为“内外夹持”。
30,量资循序,就是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教育,不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
31,“孟母三迁”,说明改变教育环境,最后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32,司马光《家范》,阐述家庭教育问题,对历代家庭教育有很大影响。
33,宫廷儿童教育,主要介绍以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
34,西周,有“三公”、“三少”的设置。
35,贾谊,《贾子新书》,有《傅职》《保职》,在中国古代宫廷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6,宫廷儿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未来帝王的教育。
37,宫廷中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的训练,即为保傅制度。
38,《大戴礼记保傅》,对师、保、傅的具体责任和对太子教育的内容做了细微说明。
39,太保主要职责:保证太子的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有规律,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
40,太傅主要职责: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
41,太师主要职责: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如诗书礼乐之类的经籍。
42,慈母,根据太子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姆负责安置料理睡眠。
43,宫廷中还为幼小的太子设乳母,以其乳汁喂太子。
44,胎教最早的记载,是西周时期,周文王、周成王的母亲曾行胎教。
45,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时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其中有“胎病”的记载。
46,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经验。
47,王充的《论衡》提出“元气”,阐明了古代胎教学说的哲学原理。
48,徐之才得《胎产书》提出“逐月看胎法”。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
49,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特别注意凭脉看胎。
50,孙思邈《千金药方》提出了“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为我国胎教学奠定了基础。
51,万全《养生四要》,主张男女慎“择配”,胎教学说中有了优生优育的内容。
52,胎教体现了中国传统“正本慎始”的思想传统。体现了教育要早,教育贵豫的原则。
53,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古代胎教所特别强调的目的。古代胎教的核心目的是对母亲的道德修养的要求。
54,良好的生长发育是养胎与胎教的首要任务。
55,古代儿童教材又叫蒙养教材。
56,古代蒙养教育包括小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和入学前的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也是蒙养教育。
57,史游的《急就篇》是汉唐主要识字教材。
58,吕德胜《小儿语》,吕坤《续小儿语》。
59,历史知识性的蒙书,《蒙求》最为流传。故事性童蒙读物中,《日记故事》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60,元明清,儿童故事配以图画,如《二十四孝图说》
61,图画类蒙学读物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养正图解》《蒙养图说》《养蒙图说》
62,宋后,“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影响,文雅游戏,如围棋、象棋类被重视。
“广东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章节重点(3)”内容由广东自考生网整理。
微信服务号
长按保存、微信扫一扫关注
相关推荐
考试日历
@2024 广东自考生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